《黃帝內經》「心者,君主之官」。心臟是身體最高統帥。心主神志,精神受刺激或壓力太大往往產生心神不寧。心氣旺則血脈充盈,心氣虛則氣滯血瘀,中醫的血和精氣神是一體的,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呼吸若不順,常見短氣、氣促,胸悶、心悸、心律不整。 中醫將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其中怒、喜、悲、思、恐稱「五志」,影響肝、心、肺、脾、腎五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喜傷心」、「悲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五志變化波及五臟,過猶不及都不好。除負面情緒外,開心也不可太過,否則喜則氣緩,對心臟不好。一切適中,順其自然,形神俱進、身心合一,才是最好的調攝。
心臟病的治療除醫生處方外,病人情志調節相當重要。臨床上常見的心臟不適,亦為恐慌症患者主訴,個性與情緒對心臟影響極大。心臟疾患除有生命威脅外,也對生活品質造成下降,這類患者在描述病史時,通常也可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今天來到恩師--溫醫師的診所,見習難病治療。看到幾位心臟病患者。其中一位男性患者,患有心臟肥大。經過針灸治療後,心臟已回復正常,現在只是一個月回來保養一次,讓我著實訝異。因為患者患有高血壓,血壓升高使心臟負荷增加,容易造成心肌細胞肥大, 心室壁厚度增加 ,彈性變差,甚者心臟缺氧。因此我問患者,是否高血壓也有改善,果然,他說血壓也降下來了,心臟和血壓都穩定多了。因為很感恩這種逆轉,所以生活習慣也改變了,現在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希望能讓高血壓與心臟病不上身。
另外三位都是女性,有一位是心悸,整天不定時發作,嚴重時,躺在床上感覺床都在震動,甚至覺得心臟都快跳出來,經過舌針一次治療後,次日感覺發作頻率降低很多。經果五次治療後,悸動的頻率緩和很多,沒有出現以前那種激烈程度,心臟感覺舒服多了。另一位女性較為年長,胸悶、心律不整病史也有二年,經常不定時發作,症狀一來時,胸口像被掐住、吸不到氣,她說光是擔心甚麼時候會發作就快得憂鬱症了,但是針灸五次後,發覺這個病不見了!她不敢置信這麼快能改善,特地做了第二個療程,希望能夠穩定。第三位患者是位中年患者,說從年輕到現在(50餘歲),心跳都是九十左右,甚至到一百,扎針二十幾次後,竟然回到七十,她說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階段。
聽了真替患者歡喜,這些改變都為患者帶來新的人生,除了佩服恩師的高超醫術外,患者的重生也會鼓勵醫者,我對中醫更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