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崇凱中醫診所
巴帕金森氏症 失智 阿茲海默 小腦萎縮 僵直性脊椎炎 黃斑病變 青光眼 高眼壓 視野缺損 複視 腰痛 椎間盤壓迫 頸椎骨刺 手麻腳麻 五十肩 糖尿病 高血壓 腎臟萎縮 肥胖 過瘦 頭痛 經痛 不孕 陽痿 隱疾 痔瘡 水腫 頻尿 便秘 罕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 ,是一個影響關節的疾病。通常是免疫系統失調造成。免疫系統不能過強,也不能太弱,保持平衡才是王道。RA 是免疫系統太強造成的自我攻擊。攻擊的位置是關節的滑膜,滑膜的功用在於潤滑關節,當滑膜被免疫細胞攻擊後產生許多發炎物質和自體抗體,最後破壞關節附近的骨頭繼而變形、發熱、腫脹、疼痛。RA通常先由小關節發病,因此手指關節最常發病,且有好發對側、四肢的特性。RA與另一種退化性關節炎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又稱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簡稱OA)是不同的。OA是關節軟骨病變、包括贅生骨增生,主要是由軟骨磨損造成的疼痛。

中醫對於關節病變統稱以「痺症」處理。 痹症是指人體機表、經絡因感受風、寒、濕、熱等, 以肌肉、筋骨、關節酸痛腫大,麻木、灼熱、屈伸不利為表現的病症。因此也分為風痺、寒痺、濕痺、熱痺四種。風痺就是遊走不定,痛無定處;寒痺則逢天冷加劇,濕痺則感肢沉緊重,熱痺則紅腫熱痛。在辯證上,風痺要袪風通絡,寒痺要溫經散寒,濕痺要利濕通絡,熱痺要清熱通絡。而西醫通常是以類固醇來處理。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嗅覺喪失Anosmia 針灸聞到了!

提早抵達我的老師--溫崇凱中醫診所的時候,患者沒有很多,等老師開診了,患者陸續到了,原來他們很早就來排隊掛號了。老師是看全科的,這裡少有感冒發燒患者,除了有依賴輔具行動之外,外表看不太出來病症,在過程中看到每一位患者病歷時,心裡都會忍不住讚嘆老師!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多汗症是人體津液代謝障礙的一種,津液是水液,輸佈障礙表現在汗液和尿液,故津液障礙也是水液代謝障礙。津液化為汗液有賴肺氣宣發,化為尿液則有賴腎氣蒸化。在西醫看來,人的汗腺分泌由交感神經管控,多汗症是交感神經過度旺盛導致。一般而言,身體由於體溫升高,散熱的機制設計就是發汗;但頗為常見的手足汗,卻為不明原因的局部異常多汗,而且多數是從小就有的先天性、或稱原發性(Essential)疾病,在治療上,西醫多以阻斷交感神經的手術為主,但術後的代償作用仍不能解決多汗困擾。

我在臨床上看過的手足汗患者不少,但在跟診時遇到的多汗症,都比一般所見嚴重。印象中有三位,第一位是台北知名高中女校學生,可能因為課業壓力,她說九點上課鐘響起,她的腋下就開始狂冒汗,甚至因此自卑到不想拍攝畢業團體照。經過我的恩師溫崇凱醫學博士治療後,已非常穩定,沒有困擾。第二位也是一位年輕女性,她的手汗是嚴重滴水,她非常怕扎針,一直閃躲,師傅在扎針時,同步問她現在手汗的感覺怎麼樣?那位患者不可置信地回答說:「好神奇唷,有在收斂耶。」第三位患者也是女性,是任職於台北知名醫院的外科醫師,手汗嚴重影響到她的工作,她也知道代償性出汗不能解決問題,苦思後決定尋求中醫、從網路上找到我師傅、嘗試用針灸治療,她也在第二個療程時表示,已經改善八成。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在沒跟診以前,期待如果有一天可以到老師的診所跟診,應該每天都會很震撼,聽說老師的門診每天都有很多疑難雜病病人,心中暗自期待大開眼界。

這一天,到了。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腸絞痛可不是一般的腹痛。如果是腸阻塞Ileus,那是一個嚴重、有風險的病。阻塞的定義是腸內含物部份或完全無法順利到達肛門。腸道不通則食物下不去,大便排不出;發病的位置若偏上則嘔吐明顯,位置若偏下則腹脹明顯。依照病位分為小腸阻塞與大腸阻塞。小腸堵塞病因通常為腹部(任何)手術後的腸沾黏引起,或疝氣或膽結石也有可能。大腸阻塞通常大腸癌居多、結腸憩室或腸套疊為次。 臨床上Ileus有四種典型症狀:腹脹,腹痛、嘔吐、無法排便。

Ileus腹痛為間歇性絞痛(intermittent cramping pain),輕症會造成生理機能紊亂,血壓降低、電解質不平衡。嚴重則可能引起腸穿孔、腸道壞死,還併發可怕的腹膜炎、敗血症,危及生命。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胰臟是重要的生理器官,但因位置在深處、功能不顯著,大眾比較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又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忽略,等出現黃疸或觸摸到左上腹硬塊才有警覺。但也得看發病位置,如果位置在胰臟頭,腫瘤比較可能壓迫到膽管,造成膽紅素無法分解,才有黃疸發生;如果病位在胰臟中或尾端,則比較可能造成疼痛或硬塊,主要皆因胰臟位於後腹腔、橫跨在脊椎與主動脈上,前有胃擋著,後有脊椎靠著,正常是摸不到的,病灶不明顯,故有「沉默的殺手」之稱,又因奪命速度快,發生率幾乎等同死亡率,又被稱為「癌王」。近年來胰臟癌的知名度大升,多數是因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而來。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肺是人體的呼吸器官,位於胸腔,左右各一,左肺分成二葉,右肺分成三葉,每個人的肺臟約有五億個肺泡,我們常說的增強肺活量,其實是在說增強肺泡的彈性。肺雖然貴為「嬌臟」,但可以靠鍛鍊變強,尤其是有氧運動對肺部最有助益。運動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刺激呼吸中樞,產生快速呼吸,可讓肺容量變大、鍛鍊肺泡的彈性。

肺主氣,肺為氣之本的意思是,肺是氣體內外循環的交換點,一面吸入新鮮空氣、經由氣管、支氣管到達肺泡;一面呼出體內穢氣,排出二氧化碳,同時將氧氣帶入血管,由血紅素將氧氣送到心臟,再由動脈輸送全身。因此肺對全身之氣有著升降出入的調節作用。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多汗症是人體津液代謝障礙的一種,津液是水液,輸佈障礙表現在汗液和尿液,故津液障礙也是水液代謝障礙。津液化為汗液有賴肺氣宣發,化為尿液則有賴腎氣蒸化。在西醫看來,人的汗腺分泌由交感神經管控,多汗症是交感神經過度旺盛導致。一般而言,身體由於體溫升高,散熱的機制設計就是發汗;但頗為常見的手足汗,卻為不明原因的局部異常多汗,而且多數是從小就有的先天性、或稱原發性(Essential)疾病,在治療上,西醫多以阻斷交感神經的手術為主,但術後的代償作用仍不能解決多汗困擾。

我在臨床上看過的手足汗患者不少,但在跟診時遇到的多汗症,都比一般所見嚴重。印象中有三位,第一位是台北知名高中女校學生,可能因為課業壓力,她說九點上課鐘響起,她的腋下就開始狂冒汗,甚至因此自卑到不想拍攝畢業團體照。經過我的恩師溫崇凱醫學博士治療後,已非常穩定,沒有困擾。第二位也是一位年輕女性,她的手汗是嚴重滴水,她非常怕扎針,一直閃躲,師傅在扎針時,同步問她現在手汗的感覺怎麼樣?那位患者不可置信地回答說:「好神奇唷,有在收斂耶。」第三位患者也是女性,是任職於台北知名醫院的外科醫師,手汗嚴重影響到她的工作,她也知道代償性出汗不能解決問題,苦思後決定尋求中醫、從網路上找到我師傅、嘗試用針灸治療,她也在第二個療程時表示,已經改善八成。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我的跟診心得是,老師的中醫診所快變成眼科權威了。眼睛的問題,中醫能解,但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視力模糊、流淚油、飛蚊症、青光眼等,中藥也有很多名方治療眼疾,效果也都不錯。一般人對青光眼比較沒有戒心,因為多數青光眼不會產生明顯症狀,再加上患者年長居多,可能自認視力退化而輕忽,青光眼的進程是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視力衰退。

我在老師這裡看到的視野缺損病症,也有眼部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或青光眼造成的,但是手術後造成的視野缺損,治療難度是相當高的,當我看到老師治病的療效後,在我內心造成相當震撼。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簡稱FMA ,又名公主病。公主病的由來,是因這個病對痛感的閾值較低,旁人輕摸一下,也痛得哇哇叫,好似嬌貴的公主,碰都不能碰。患者對碰觸壓力反應劇烈,周邊神經系統被過度刺激,中樞神經敏感化較強。痛覺描述較趨極端,痛感甚至以「玻璃在割」,因為檢查不出來病因,也有患者被懷疑「無病呻吟」而引起焦慮、憂鬱、失眠等,甚或造成共病症(comorbidity)。疼痛位置表述不清,通常以「全身都在痛」來概括。致病機轉至今仍不清楚,但與纖維或肌肉無關,可能與中樞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相關,例如抑制疼痛的血清素(serotonin)不足,因此,有的西醫除了開立止痛藥、抗發炎藥外,也會開立抗憂鬱藥或抗癲癇藥來使神經遞質上升,不過,目前為止,這個被稱為神秘疼痛的病症,還找不出來確切原因,也沒有有效的方法可以治療。

人體的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邊神經系統,中樞神經分為大腦和脊髓,周邊神經分為軀體神經和自律神經系統;軀體神經又分為運動和感覺二大神經系統。感覺神經系統是輸入神經系統,大部分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及痛覺、溫覺等,都由感覺受納器接受之後,由身體四周傳入中樞神經,亦即從脊髓、視丘送入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調的確有可能改變中樞神經的興奮異常,以致神經系統過度放電、痛覺被過度放大。

文章標籤

跟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